18岁时,在中职阶段就拿到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就业直通卡,河南新乡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一年级学生聂灿林近日登上了热搜。
7月23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聂灿林在中职阶段,他就参加2023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届“航天科工杯”职业技能竞赛,获得了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赛项学生组一等奖第二名,同时拿到直通卡,毕业后可优先获得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旗下企业就业资格。当时,他年仅18岁。
目前距毕业还有两年时间,聂灿林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很珍惜这张直通卡,要成为一名自动化工程师。
从“理解吃力”到省赛铜牌 中职生站上职业技能竞赛领奖台
“初中的时候我学习不好,之前想过退学去务工。后来,因为对物理很感兴趣,就来到了新乡职业技术学院。”聂灿林告诉北青报记者,在初中毕业后,他来到新乡职业学院就读。在老师的启发下,他开始尝试关注职业技能竞赛,并加入了学校的大赛集训队。
据指导教师尹静文回忆,刚进集训队时,聂灿林对专业知识“有些消化不了”,但“求知欲特别强”。老师就一点点带着他补知识、调整学习方法。遇到问题的时候,聂灿林会反复求证,教练也会带着他一起分析,举一反三,针对知识漏洞进行强化训练,师生有时甚至会钻研到凌晨一点。
“第一次接触工业机器人时,什么都看不懂,但每次解决一个小问题,就觉得自己离目标更近一步。”聂灿林正是在学习中逐渐获得成就感,同时增强了自信心。为攻克机械臂轨迹规划难题,他上午专注编程调试,下午实操机械臂轨迹优化,晚上则反复回看手机录制的操作视频,逐帧分析动作衔接的误差。
在集训队训练一年后,2023年上半年,聂灿林代表学校参加河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机器人系统集成赛项,以中职生身份与高职选手同场竞技。比赛要求参赛团队在4小时内完成设备组装、编程调试等全流程。他和队友在模拟时发现,视觉识别抓取物料存在偏差,反复排查后发现是模板缺少基准点,因为有失误最终在比赛中夺得铜牌。
其实,获得这一成绩对于首次参赛的他而言并不容易。站在领奖台上,聂灿林感觉“一切的付出都值了”。
18岁时斩获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 拿到“航天科工直通卡”
首次参赛的经历也给聂灿林留下了深刻印象,两三个月的集中备战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了“技术”的重量。通过备赛、参赛,他可以自己动手做项目,这也让他接触到了平时在课堂上很难接触到的前沿知识。也因此,他对职业技能竞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继续深耕职业技能竞赛,并将尹静文时常强调的“细节决定成败”作为自己实践的准则,希望做出更多有意义的创新项目。
随后,2023年8月,聂灿林在河南省绿色制造职业技能大赛仪器仪表工项目中,获得省级第七名。2023年11月,在2023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届“航天科工杯”职业技能竞赛中,聂灿林参加了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赛项的比赛,最终获得了本赛项学生组一等奖第二名,同时获得了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发出的“航天科工直通卡”,持有这张直通卡可以优先获得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旗下企业就业资格。
当时,聂灿林还是一名18岁的中职生,对于这张直通卡的“含金量”,他并不太了解,只是将其作为对自身能力的证明。其指导老师尹静文说:“在这样小的年纪就摘得大奖,离不开他自己的求知欲和努力。”
因为在职业技能竞赛中成绩突出,2024年7月,聂灿林被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河南省技术能手”称号。
裸眼3D还原《清明上河图》 斩获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一等奖
到了高职阶段,聂灿林在职业技能竞赛中又收获了新的奖项。2024年11月,已是一高职一年级学生的聂灿林参加了“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在混合现实(XR)技术应用创新赛中,他和队友反复钻研,开发出《大美中国》传统文化主题XR交互项目,可以直观地将《清明上河图》展览3D投影到眼前。
为掌握XR技术,聂灿林自学Unity引擎和C#编程,利用课余时间完成20个虚拟仿真案例。建模的美观问题是困扰聂灿林和队友很久的一个重要难题,为解决宋代建筑比例问题、更好地还原画中场景,他们查阅了上百张展览实景图,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参照古建筑的图片反复调整自己的模型细节。
在紧张的备赛阶段,聂灿林也会和队友一起打篮球缓解压力。队友李抒航是中职阶段就跟他一起参加训练的“老搭档”,两人一起进入高职后又在学校集训队继续组队参赛。李抒航负责建模和Unity场景搭建,聂灿林则负责脚本功能编写。两人互相鼓励、共同进步,最终在比赛中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目前,聂灿林正在和同学研究一个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类的新项目,为河南省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做准备,他几乎每天坚持9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和队友一起分析技术难点。
当事人:想当自动化工程师为自动化生产效率和精度提升贡献力量
在深耕职业技能竞赛的同时,聂灿林也不忘通过考证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目前,他已持有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技师等高级证书。同时,他也在不断精进自己的机械制图、程序编写等技术,希望能够为提高自动化生产效率和精度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不管是竞赛获奖经历还是证书,将来对于就业都会有帮助。
距离高职毕业还有两年时间,7月23日,聂灿林与北青报记者谈及未来的就业方向和人生规划时坦言:“我现在才(高职)一年级,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我特别珍惜企业(中国航天科工)给予的宝贵机会,会以此为契机继续努力,不断精进技能,做好生涯规划,不负企业的信任,为社会做一些贡献。”
实习生颜婧颖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戴幼卿专业炒股配资
富华优配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